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统计公报

宜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宜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

2023年4月12日)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圆满完成年度主要目标任务,推动江西综合实力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73.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3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8.90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12.87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1:43.5:46.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53.9%和37.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876元,增长5.7%,迈上1万美元新台阶。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89.90亿元,增长6.1%,占GDP的比重为63.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6.97万人,比2021年减少0.1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8.3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2%,比2021年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83万人,出生率7.71‰;死亡人口3.82万人,死亡率7.69‰;自然增长率0.0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4.3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0.4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91万人。安排就业专项资金2.1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5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涨一平一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8%,衣着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1.8%,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1%。


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61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921.58万亩,比上年增加0.99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为73.71亿斤,比上年减少1.71亿斤,下降2.2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3.71万亩、增长0.4%,油料产量27.03万吨、增长4.2%;蔬菜播种面积145.97万亩、增长3.0%,蔬菜产量212.93万吨、增长4.2%;中药材种植面积107.30万亩,增长1.8%。

全年肉类产量56.38万吨,比上年增长8.52%。其中,猪肉产量44.31万吨,增长8.99%;牛肉产量3.91万吨,下降2.73%;羊肉产量0.64万吨,增长1.83%;禽肉产量7.52万吨,增长13.07%。年末生猪存栏307.31万头、下降1.61%,生猪出栏542.37万头、增长10.04%,能繁母猪存栏33.76万头,处于正常保有量区间;年末牛存栏55.11万头、下降3.99%,牛出栏33.44万头、下降4.31%;年末羊存栏27.51万头、增长14.0%,羊出栏36.47万头、增长3.97%;家禽产蛋量12.43万吨,增长4.78%。水产品产量37.97万吨,增长4.97%。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10.3%,重工业增长20.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31.0%,股份制企业增长1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1%,私营企业增长11.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1.3%,制造业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6%。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5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1.7%。


全年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建材家具、绿色食品、纺织鞋服和节能环保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长91.6%,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9%。装备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增长5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4%。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9.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6.3%。

全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827户,其中超10亿元的99户,超50亿元的9户,超100亿元的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94.6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555.2亿元,增长27.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9%,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03元,比上年减少0.97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重点监测的19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86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5.9%。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同比增长94.0%,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28.7%,原盐增长24.3%。



全年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2005家,吸纳从业人数 27.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4672.8亿元和512.4亿元,分别增长9.6%和29.1%。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园区9个,超300亿元的8个,超500亿元的3个,超1000亿元的1个。

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9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1.38亿元,同比增长9.6%;竣工产值增长7.3%,竣工率达55.1%。

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12.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6.39亿元,增长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8.78亿元,增长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1.56亿元,增长2.5%;金融业增加值190.61亿元,增长4.7%;房地产业增加值211.14亿元,增长1.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39.69亿元,增长4.8%。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6.44亿元,同比增长8.9%;营业利润19.3亿元,增长29.4%。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持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6.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2%。

全年公路汽车客运量759万人,同比下降35.02%,旅客周转量57691万人公里,下降37.26%。公路货运量50726万吨,下降1.47%,货物周转量1468.83亿吨公里,增长3.19%。水路货运量3601.1万吨,增长3.6%,货物周转量48.86亿吨公里,增长3.6%。全年明月山机场飞机运输4928架次,旅客吞吐量307242人次,货邮吞吐量89.3吨,平均客座率58.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5.75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81亿元,增长21.06%;电信业务(含移动、联通、电信三家)总量36.94亿元,增长10.39%。邮政寄递服务7924.26万件,增长8.2%。其中,函件合计32.69万件,增长54.93%;报刊发行5710.27万件,下降0.39%。快递业务10534.28万件,增长16.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80万户,比上年末下降0.91%;移动电话用户476.50万户,下降18.85%。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6.98万户,下降2.7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2%。工业投资增长1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9%,占工业投资的41.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6%。民间投资增长8.4%,占全部投资的70%,占比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施工项目2634个,比上年增加10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25个,减少76个。施工项目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923个,比上年增加81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91个,比上年减少21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1.2%,办公楼投资增长21.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5.0%。房屋施工面积2256.29万平方米,下降8.1%,其中新开工面积474.42万平方米,下降39.0%;房屋竣工面积166.47万平方米,下降50.4%;商品房销售面积620.07万平方米,下降11.3%;商品房销售额433.97亿元,下降8.6%。年末房屋待售面积70.1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9.32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待售面积44.6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9.76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1.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13.2亿元,增长19.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9.2亿元,增长5.4%;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1.8亿元,增长6.3%。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5.7%,烟酒类增长13.4%,饮料类增长24.3%,金银珠宝类增长35.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4.9%,家具类下降7.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9.4%,日用品类增长25.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8%,中西药品类下降8.2%,汽车类增长13.8%。

开放型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08.11亿元,同比增长59.4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474.78亿元,增长61.56%;外贸进口总额33.34亿元,增长34.28%。一般贸易进出口457.8亿元,占全部比重的90.1%。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7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7%。实际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990.76亿元,增长9.66%。

财政金融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48亿元,增收23.25亿元,同比增长9.1%(同口径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168.17亿元,下降5.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0.6%;非税收入109.31亿元,增收32.28亿元,增长41.9%。分级次看: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05亿元,增长27.9%,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43亿元,增长6.4%。中心城区(市级、袁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8亿元,增长17.9%,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24.7%。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1.99亿元,增支52.9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21亿元,增长7.2%;公共安全支出32.10亿元,增长21.0%;教育支出117.11亿元,下降0.4%;科学技术支出33.62亿元,增长2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22亿元,增长27.8%;卫生健康支出82.35亿元,增长6.6%;节能环保支出25.59亿元,下降8.9%;城乡社区支出71.82亿元,下降14.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37.31亿元,比年初增加513.6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298.25亿元,比年初增加493.1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105.82亿元,比年初增加48.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139.24亿元,比年初增加505.1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815.7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66亿元。

宜春辖内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5.56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38亿元,增长3.67%;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1.17亿元,增长0.84%。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04所,在校学生112.51万人,教职工8.73万人,专任教师7.43万人,师生总人数121.24万人。高等学校6所,其中综合性本科院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4所、成人高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7.69万人,教职工4039人;中等职业学校24所,在校学生5.19万人,教职工2281人;普通高中54所(含完全中学2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2.95万人,教职工1.34万人;普通初中22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77所),在校学生25.13万人,教职工1.98万人;小学625所、教学点965个,在校学生44.29万人,教职工2.62万人;幼儿园1265所,在园幼儿17.07万人,教职工2.1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含铜鼓1所民办特教学校),特殊教育学生(含义教学校随班就读生2603人和送教上门学生575人)4943人,特教学校教职工277人;专门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92人,专门教育学校教职工33人。

学前教育全市乡镇和街道实现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2%,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8.25%;特殊教育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全市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均达100%,已建成专递课堂934套,覆盖教学点比例达100%。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8407人。其中,中级职称40074人,高级(含副高)职称14279人。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获得2021年度省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主持6项、参与4项;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76家,培育“高成长性企业”16家,其中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12家、潜在瞪羚企业2家,培育江西省绿色技术创新企业2家;通过登记的省级科技成果9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1.8亿元;“科贷通”新增贷款8.32亿元。当年专利授权量67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5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8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7件。招募200名高层次专家人才特派员,组建7个科技特派团,派驻服务市内200家企业助企发展。高安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文艺院团8家,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1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融媒体中心10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4%。成功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组织参加第八届江西艺术节系列活动荣获奖项 36个,其中,重点创排的宜春采茶歌舞剧《明月山的崽》斩获第十二届玉茗花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86家,实现营业收入182.89亿元,从业人员2.86万人,资产总计221.20亿元。

全市新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省4A级乡村旅游点2家、省3A级乡村旅游点4家。靖安县成功创建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万载古城成功创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樟树三皇宫、上高大观老街、靖安西门古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洪州窑碗泥岭成功创建省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华强方特、丰城唯美养生谷等51个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

初步统计: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355个,其中医院100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7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7521张,卫生技术人员330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835人(其中执业医师9919人),注册护士15024人。专科疾病机构17个,人员816人;妇幼保健机构11个,人员2085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人员692人;卫生监督机构11个,人员203人。

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26570个,比2021年新增1513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255.33万平方米,比2021年新增67.9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3平方米,比2021年新增0.14平方米;完成上年度智能健身路径1套、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示范工程12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社区11个)布点安装工作,为社区、农村布设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0套,中心城区新建1片运动游园,已建成33片高水平开放式运动游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完成运动员注册确认5661人(新增785人),教练员注册331人(新增38人)。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宜春代表团荣获青少年部青少年组金牌133枚,奖牌260枚,团体总分4619分,三项均位列全省第四名,16个单位和12名同志分别获评2018—2021年度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6元,同比增长5.3%和6.4%,城乡居民收入比2.06: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67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370元,增长7.8%。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6.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40.34万人、失业保险30.9万人、工伤保险57.79万人,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城市居民低保人数36062人,标准825元/人月,共发放低保金22775.34万元,月人均补差533.56元;农村居民低保人数163518人,标准600元/人月,共发放低保金75730.06万元,月人均补差404.01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780元/人月,其中失能、半失能对象的供养标准为1080元/人月。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初步核算: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281.1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万元GDP能耗0.4010吨标准煤,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16.33万吨标准煤,下降1.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

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94.2%;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6.5%;PM10浓度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14.3%;二氧化氮2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9.1%;二氧化硫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18.2%;一氧化碳1.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7.7%;臭氧15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平均气温18.8℃,较常年偏高0.9℃;总降水量为1667.7毫米,较常年偏少5.3%。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2.64万亩,封山育林7.29万亩,退化林修复19.81万亩,森林覆盖率57.16%。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1起,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7起,道路运输事故14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9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2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17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1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后以年报核定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邮电业务总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口径均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总量范围。

6.电信业务总量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为社会提供的各类电信服务的总数量。

7.万元GDP能耗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外贸、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市发改委;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广新旅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宜春银保监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监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职称、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空气、污染物排放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来自市气象局;造林、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