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和结果>公告公示

《求是》发表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署名文章: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及时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好转,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一、整体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下谋求发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同时还要克服国内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挑战之巨、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月度、季度间部分经济指标难免会出现一定波动,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向好大势,要跳出短期波动、综合全面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态势。

从宏观指标看,“稳”的态势有效延续。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通常可以观察一个经济体运行的总体状况。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温和上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大盘“稳”的清晰写照。从经济增长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95万亿元,同比增长4.8%,在复杂内外环境下,仍保持了5%左右的增长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3%、4.7%、4.6%,虽然增速稳中略缓,但所创造的经济增量逐季扩大,分别达到1.19万亿元、1.22万亿元、1.29万亿元。从就业看,尽管面临结构性就业压力,但得益于经济体量增大、经济结构优化以及稳就业政策支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价格看,有效需求继续恢复,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物价也随之温和回升。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分季度看,一季度CPI同比持平,二、三季度分别上涨0.3%、0.5%,涨幅逐季扩大。从国际收支看,我国抓住外需回暖的有利契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对外贸易量增质优成为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和“增长点”。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3%;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8%。外汇储备时隔9年再超3.3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5万亿元,同比增长4.8%,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图为2024年9月6日,观众在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创新成果展区了解一款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华社记者 傅天/摄

从发展质量看,“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在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各方面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动能培育壮大、结构调整优化、民生持续改善。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看,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拓宽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势头愈加明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9%、33.8%;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光电子器件、虚拟现实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从绿色低碳转型看,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前三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从基本民生保障看,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兜底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同比名义增长5.2%,其中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分别增长11.5%、8.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6,同比缩小0.05。

二、动态看,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观察宏观经济运行,除了看基本面的运行态势,还要关注动态的边际变化。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加快落实主要改革举措,加快实施存量政策,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提升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内生动能,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9月份以来主要指标边际改善比较明显。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稳步落地,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从生产端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1%,加快0.5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1—8月份持平,结束了4月份以来逐月放缓的态势;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国内出游人次、出游总花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9%、6.3%。从市场价格看,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止跌上涨,10月中旬与9月中旬相比,流通领域50种重要生产资料中31种产品价格上涨、19种下降。作为供需状况的集中反映和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价格的回升释放出经济循环趋于改善、经济发展逐步向好的积极信号。


今年国庆假期,我国文旅市场延续了火热的势头,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图为2024年10月1日,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拍照留念。新华社发 陈晓根/摄

“两新”、“两重”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政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也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季度以来,“两新”政策加力扩容,3000亿元国债资金全数下达,相关配套细则和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两重”工作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加快推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政策效能加速释放,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4%,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比上半年提高6.8个百分点;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5%,比上月大幅加快17.1个百分点,汽车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由负转正。在需求端改善的同时,政策效应也通过经济循环向供给端传导,推动相关领域生产加快。前三季度,食品制造机械、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金属冶炼设备等与设备更新有关的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1%、34.6%、13.2%;新能源汽车、家用冷柜、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的产品产量也保持较快增长。“两重”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实物工作量有序形成,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必威体育app_必威体育娱乐-【官网下载】动力。目前,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全部落实到项目;已安排体现“两重”性质和国家意志的重大项目1465个,支持沿江高铁、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双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三北”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连出台落地,提升了股市和楼市活跃度,股市回暖上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9月份,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由上月同比下降15.3%转为增长32.7%;截至10月22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收盘价分别比9月份低点上涨21.5%、32.3%。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但相关指标降幅收窄,表明政策对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发挥了积极作用。前三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比1—8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收窄;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降幅也收窄了0.9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十一”黄金周期间多地楼盘到访量和成交量上升,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逐步释放。

企业预期和信心逐步增强。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市场预期趋于改善,企业对下阶段生产经营总体看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49.8%,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2%,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一些重点监测的行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景气度都有所改善。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0%、52.0%,比上月上升1.3、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消费品行业PMI为51.1%,上升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活跃度提升,9月份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经营信心有所增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四季度的综合经营状况预期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1.1个点。调查的6万余家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中,预计四季度生产增速加快或持平的企业比重达84.4%,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三、下阶段,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态势有望不断巩固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局面,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的态势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正在累积,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展望下阶段,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困难、风险的一面,更要看到机遇、优势、有利的一面。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偏弱,全球经济碎片化程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地缘政治扰动持续,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还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比如国内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一些领域风险仍待化解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加力推进解决,一些问题已经有所缓解。同时更要看到,我国依然拥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大的经济韧性潜力和有效的宏观调控等多重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也展现出蓬勃生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3%。图为2024年10月18日,桥吊林立的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作业繁忙有序。人民图片 计海新/摄

从基本面看,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等有利条件依然较多。从供给能力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产业门类全、产品品种多、生产质量优的优势持续显现,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前三季度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2.2%,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从市场空间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新型消费、新基建等领域发展活力也在不断释放。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37.9万亿元、35.4万亿元。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需求潜力和发展空间还将继续拓展。从人力资源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8.6亿左右,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素质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5亿,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目前我国已涌现出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月份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从内在规律看,经济有望不断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发展阶段变化,资源要素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仍然偏低,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高储蓄率支持资本持续积累,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潜在增长率仍保持在中高速水平。综合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看,现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在5%—5.5%左右。近年来受需求偏弱、循环不畅等影响,经济增速总体上低于潜在增长水平。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接近5%,环比连续9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展现了经济的较强韧性和回弹能力。下阶段,随着扩内需稳外需的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带动经济循环改善畅通,有助于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从动力支撑看,新质生产力不断创造新增长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27.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4.4%,量子技术、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正在逐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还要看到,我国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创新活动更加活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创新指数居全球第11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下阶段,随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健全完善,创新潜能进一步激发释放,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继续提升。

从政策支撑看,经济回升向好保障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运行,近期许多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与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加力提效落实存量和增量政策,宏观政策合力有望逐步增强,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通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较低,政策工具箱储备依然充足,加之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将为我国政策发力创造更大空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部署,将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持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劲动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部署,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统筹今明两年,兼顾当前长远,铆足干劲、狠抓落实,加快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