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严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宜春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展、崇尚实干,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创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尽锐出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5.72万户、16.4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标本兼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任务顺利完成;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处置等工作有力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
——“三大跨越”提升实力。GDP总量达2789.87亿元,由全省第5位前移至第4位;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16.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0亿元,达909.61亿元。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有力支撑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三大改革”备受关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大健康”产业模式、绿色发展“靖安模式”、宜丰“网格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选国家首批推广清单,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切实抓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改革,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综合考核中排名前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获国务院通报推介。
——“三大盛会”提振士气。2019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20年全省农业发展大会、2021年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相继在我市举办,全面展示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推动宜春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转型、调结构,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6:40.8:47.6,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全面进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行列。一产更稳。建成高标准农田432.67万亩,粮食总产、生猪出栏量、蔬菜种植面积稳居全省前列。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市工作稳步推进,富硒农产品基地、中药材种植、高产油茶林、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分别达145万亩、115.2万亩、119.8万亩、412.7万亩。全省首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落户宜春,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丰城、万载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拥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4家。“两品一标”认证814个,列全省第一。二产更强。规上工业企业2020年达1812家,列全省第三,营业收入3634.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1.7%。新能源(锂电)产业发展迎来爆发期,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华能晶科、合众汽车等项目成功落地,紫宸科技、通瑞新能源、永兴新能源等项目顺利投产,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从锂矿采选到新能源汽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地级市。规上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列全省第一,全省首个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建成投产、首家中药质量第三方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运营,樟树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一期项目竣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制造规模加速扩张,医药产业配套更加完善、链条更加完整。滚动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38个,完成投资717.8亿元。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10家,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92家,均居全省前列。同和药业、明冠新材成功上市。丰城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高安、奉新获批省级高新园区,袁州、铜鼓获批省级产业园,5个县完成园区扩区调区。三产更活。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家、省5A级乡村旅游点2家,温汤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温泉健康名镇,靖安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获批4A级物流企业50家,列全省第一。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达4个。打造了万达、天虹、润达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入选国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
(二)全力抓建管、强功能,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6.57%提高到56.35%。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项目1529个,完成投资1733亿元,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17.3万户、老旧小区193个、背街小巷417条,棚改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教体新区、智慧经济小镇加快建设,宜春至遂川、宜春西绕城高速公路和宜万快速通道项目稳步推进,明月山机场站坪扩建顺利竣工。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龙头山水电站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宜丰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奉新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督查验收。累计完成2.56万个村点“七改三网”整治建设,建成秀美乡村示范线15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48个、示范村庄454个,4个县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基本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农村宅改全域开展,退出“三房”38.5万宗2904.8万平方米;绿色殡葬改革稳妥推进。
(三)奋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推出改革举措961项,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改革品牌。组建市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市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比例达95.2%。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本级国有平台企业总资产达1917.2亿元。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64个,进资突破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分别年均增长8.1%和9.1%。宜春海关开关运营,宜春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顺利开通,获批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列全省第三,新增省级研发平台73个,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四)合力抓整治、创品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圆满收官。万元GDP能耗、水耗明显下降。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更新提标,7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行,11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均达一级A排放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累计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4个、国家生态县3个。
(五)倾力抓民生、保稳定,群众福祉显著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每年稳定在80%以上。农村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到位,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贫困学生资助不漏一人,10583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进新家,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264元。9.88万城镇贫困群众脱困退出,2.31万存量对象全部纳入兜底保障。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47元、17588元。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改扩建学校105所,增加学位16.4万个,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和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得到阶段性化解。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省第一批病例清零的设区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入选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市,丰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激励表彰。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全面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平安宜春、法治宜春建设持续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入选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化解信访积案“11N”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军民融合、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等工作继续加强。供销、地震、气象、档案、工青妇、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
(六)致力抓作风、优服务,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党史学习教育有序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创新推出政企圆桌会议,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营商专员帮扶等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不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工程招投标、投融资管理等系列工作机制,权力运行更加规范。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作稳步提升,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扎实开展“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严格落实清廉宜春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宜春工作,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坚强保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强攻工业不动摇,狠抓项目建设不松劲,推动改革创新不停步,增强风险意识,守住安全环保底线,努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必须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取向,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须把担当实干作为本质要求,树牢“马上办、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强化争先创优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努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偏少,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较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还不够高,推进共同富裕任务艰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满挑战;少数单位和干部服务意识、担当精神、落实能力不强,行政效能、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全力推动宜春发展态势和成效迈进全省第一方阵,努力把宜春建设成为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开放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绿色生态强市、文化旅游强市、社会治理强市”目标,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奋力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经济实力更上台阶。GDP年均增长7.2%左右,总量突破4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总量突破1300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3%,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
——产业支撑更加坚实。“4?3N”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基本建成,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培育形成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建材家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打造千亿级富硒绿色有机产业,在全省率先全域建成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和13%左右,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动能更可持续。构建“宜春123出行交通圈”,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快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实现翻番。奋力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
——绿色生态更显优势。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完成省下达指标,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
——社会治理更为高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8%。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平安宜春、法治宜春建设提质增效,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
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五种关系:一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确保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二是速度和质量的关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立足推进共同富裕,追求合理的发展速度,加快把“蛋糕”做大,更要兼顾质量、效率和公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要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不断丰富市场供给和消费业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宜春作为。四是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强化底线思维,注重在经济运行、污染防治、安全稳定、廉政建设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五是规范和创新的关系。要树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凡是有利于宜春发展和宜春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坚持以强攻工业为抓手,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持续开展工业强基八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提升新能源(锂电)产业首位度,主攻锂电核心材料、新型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加快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华能晶科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应用先行示范区,力争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加快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支持济民可信、仁和等药企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上海创诺、司太立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中药全链化、生物制药及化学制药规模化,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主攻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做优做强特种电机和建筑工程机械等优势领域,培育壮大教育装备产业,布局发展一批智能专用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努力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生产基地。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加快“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推动建材家具、健康食品、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力争数字经济主要发展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突出龙头引领作用。实施“百企领航”工程,重点支持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倍增发展,培育一批旗舰型领航企业和百亿级企业。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县县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抓好高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2400家。紧盯不放抓好招商项目的落地转化,切实提高项目的注册率、进资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整合优化产业基地、工业小区、功能区等开发板块,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区。深入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加快消化批而未用土地,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推动园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体化推进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生态环保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探索内涵增长新路径
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完善机制、发挥特色、突出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增强核心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工程,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科技成果中试平台,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亿元。
建设全域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00家。实施创新平台倍增行动,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示范基地。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区)、经开区和高新区。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健全支持创新政策体系,实行“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券”等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发放“科贷通”贷款2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做优“1233”人才平台体系,扎实做好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推荐申报工作,开展市“双百计划”申报评选工作,加大企业科技特派员、优秀青年人才赴企帮扶选派力度。
(三)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构建供需适配新体系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提升市场供给,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和重要功能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充电桩1万根,形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完善油气长输管网建设,实现县县通气。加快丰电三期、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开工建设。加快实施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规划建设宜春文化创意产业园,切实抓好袁州古城、华强方特、丰城国际旅游康养城、靖安云水自然界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文旅项目建设,争取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高A级旅游景区7家,策划推出一批彰显宜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品质,让广大游客游在宜春饱眼福、吃在宜春添口福、住在宜春享体福。持续办好月亮文化旅游节、樟树全国药交会等节会活动。推进商业街区升级和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创建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消费升级步伐,坚持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并重,推动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加快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推进常岳昌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咸修吉铁路纳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谋划宜春对接大南昌都市圈的市域市郊铁路项目;推动宜春至遂川、宜春西绕城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开工建设宜春东北绕城、通城至铜鼓、靖安至樟树、沪昆高速昌傅至金鱼石段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以及G105丰城、樟树绕城和S221上高至新余段改建等国省道项目。积极对接赣欧班列,着力打通宜春至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的铁路货运通道,争取开通宜春至深圳、厦门的铁海联运班列,加快建设樟树港区和丰城港区,规划建设宜春铁路综合货场,建成赣西国际货物集散中心,打造千亿级交通装备及货运交通产业。完善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加快“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物流网络建设,有效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力争新增4A级物流企业10家。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市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加强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推动市发投集团资信评级达到3A。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着力破解重大项目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县(市、区)信用评价及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扎实推进一批“微改革”,有效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对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赣西开放门户。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深入实施宜商回归工程,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0个、投资额1亿美元和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5个。做大二手车出口业务,争创宜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打造高效营商环境。聚焦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严格落实“指标长”制,扎实开展18个攻坚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广“有求必应”服务专区,建立营商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完善涉企诉求收集办理、市场主体评价等工作机制,常态化落实政企圆桌会议、驻企特派员等制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点菜式”服务。进一步强化数据赋能,加强平台联通、系统集成、数据共享、方式创新,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升“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效率,持续增强行政服务效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试点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大力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做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非公企业维权等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主体良性互动。
(五)坚持以区域协调为路径,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
加强市县联动、良性竞合,加速推动中心城区强起来、县市区跑起来、大宜春立起来。
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袁州区与“三区”协同联动,不断提升人气、做旺商气、聚集财气。支持袁州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大宜春核心区,奋力迈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支持宜春经开区对标国内一流开发区,聚焦千亿园区目标,做强首位产业,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支持宜阳新区将工作重心从城市建设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加快数字产业培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康养产业支撑,创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温泉康养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跑出县域经济加速度。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构建“一核两极”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宜万同城步伐,推进万载撤县设区,推动万载、上高、宜丰、铜鼓对接融入中心城区发展。推动丰樟高一体化发展,支持丰樟高、靖安、奉新在基础设施配套、产业转移承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方面主动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支持昌铜四县加速“两山”转化,建设昌铜生态经济带,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支持袁州、万载、铜鼓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锦源新区承载和辐射能力。
提升城市生活宜居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精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扎实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和棚改安置房建设,完成552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与改造城市供水管网1000公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因地制宜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满足社区居民购物、就医、娱乐、家政等日常需求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
(六)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释放农业农村新活力
巩固提升传统农业大市优势地位,加快现代化农业强市建设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抓好粮食供给,让饭碗端得更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非粮化”、防止“非农化”,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高标准农田达500万亩。瞄准米袋子、菜篮子,实施优质粮食、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实现粮食产能稳定在75亿斤以上,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80%,蔬菜播种面积达14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做活产业经济,让农民腰包更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富硒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力争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300万亩,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54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实现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覆盖。谋划搭建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平台,统筹推进区域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等工作,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增国家级产业园1—2个,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集中力量、持之以恒打响“宜春大米”“宜春油茶”等品牌,力争“两品一标”认证数达880个。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种养大户、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广“高安村投”模式,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培育一批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
推进城乡融合,让农村面貌更美。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实用性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000公里以上。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规范农村建房管理,重点抓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基本完成宜居不迁并村组的整治建设,每个县创建秀美乡村示范线1—2条,美丽宜居示范县、全域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全市占比均达30%以上,城乡人居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七)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描绘美丽宜春新画卷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宜春样板”。
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县域经济能耗指标结构,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开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争创零碳、负碳产业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让宜春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化工、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治理,确保全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全流域治理,扎实推进赣江、袁河、锦江、肖江等主要流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统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深做实林长制,持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特别是做好含锂瓷土矿绿色开采及尾渣消纳工作。全面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河流廊道建设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创建工作。
畅通“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培育绿色市场主体,建设一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丰城、樟树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循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和转移支付机制,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产品和服务,以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
(八)坚持以普惠共享为根本,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
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度提高社会救助标准。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全市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超55%,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5%。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行“尊崇工作法”,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普及15年基本公共教育,确保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全力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抢抓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机遇,鼓励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支持宜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宜春幼专升级本科院校、宜春开放大学多种教育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办好宜春市青少年专门学校。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老年大学办学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宜春。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市人民医院北院二期建设、市中医院新院改造升级和市疾控中心异地新建,确保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三级医院硬件要求。全面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扎实推进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市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补齐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创建比例分别达80%、60%和30%以上。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规划建设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做好袁州古城墙遗址、樟树国字山墓葬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宜春和法治宜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成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中心,实现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全覆盖。严格落实安全防范责任,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实施“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国防动员援战能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始终保持“赶考”状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履职能力、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政治引领。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树牢法治理念。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行动自觉。健全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自觉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经济总量、财税增量必威体育app_必威体育娱乐-【官网下载】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措施,让基层干部有“干头”更有“奔头”,真正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之中。切实做到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倾力解决一批老百姓最盼、最难、最急的问题,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检验政府工作成效。
持续正风肃纪。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清廉宜春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健全完善各项政府工作机制。厉行勤俭节约,压减一切不必要的政府投资和行政开支。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坚决彻底肃清必威体育app_必威体育娱乐-【官网下载】流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决战的状态,担当实干、奋勇争先,为加快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而努力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化解信访积案“11N”工作模式:1名信访事项包案领导,1名法律工作者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人所在地的N个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群众代表等。
2.“43N”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建材家具、健康食品、纺织鞋服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拓展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若干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
3.宜春123出行交通圈:宜春市中心城区及其他城镇1小时通勤,宜春市至辖区内县城和衔接新余、萍乡、南昌、长株潭等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宜春市至其他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宜春市至全国重点城市3小时覆盖。
4.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5.工业强基八大专项行动:产业优化升级、园区标准化建设、扩大工业投资、创新能力建设、企业梯次培育、工业数字化、产业生态优化、企业降本增效等八大专项行动。
6.一区三园:宜阳新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樟树智慧医药产业园、丰城智慧教育产业园和高安智慧物流产业园。
7.工业项目“标准地”:政府在完成拟出让工业用地所在区域环境影响、节能、防洪影响等区域评估基础上,明确拟出让地块的规划建设、能耗、污染排放、产业导向、单位产出等标准,并以此标准出让工业用地。
8.“1233”人才平台体系:“1”是集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市人才服务中心,“2”是宜春院士科学家康养基地和樟树市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一个“3”是新能源(锂电)、中医药和富硒产业研究院,另一个“3”是依托3个产业研究院成立的新能源(锂电)、中医药和富硒产业创新联盟。
9.一核两极:袁上万核心区、丰樟高东部增长极、昌铜四县北部增长极。
10.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