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残冬,在高安县城,十几名保安队员,将一个红军游击队班长五花大绑,押往凤凰池附近一个荒坪上枪杀,临刑前敌人问他有什么话要交代。他大义凛然,斩钉截铁地说:“不用再耍花招了,你们杀吧!杀了我的头,不过碗大疤,二十年后又是个好后生。”
他,就是高奉边红军游击队班长余维新。
1934年“六、七月事件”后,红十六师四十七团八连被敌人打散,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指导员汪克明带领几十名战士和伤员进入华林山区打游击。余维新也是被打散后上华林山的,并编入了汪克明组建的高奉边红军游击队,担任班长。长源郑家后面一座高山——闵家岭,是高奉边红军游击队经常会集的地方。山上搭有供游击队和伤员休息、隐蔽的茅棚,余维新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负责对这里的警卫。除了值班放哨,他还经常到山下郑家村做群众工作,所以这里的群众个个都认识这位二十多岁的红军班长。
1935年3月的一天,伍桥地区的恶霸地主何祖烈之子何玄弟,领着几十名保安队员到华林闵家岭搜山。那天余维新和几个战士正在山下值班放哨,发现敌人来搜山,准备开枪射击,但仔细一看,走在敌人队伍前面的都是他很熟悉的郑家村群众,他立即朝天鸣枪报警。
敌人听到枪响,慌忙开枪还击,密集的子弹朝枪声方向射来,余维新不幸膝盖骨中弹受伤,不能行走,同他一起放哨的战士见状背起他就往山上跑。眼看敌人离他们越来越近了,余维新从背他的战士身上挣扎开来,以命令的口气说:“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你们先走!”说完把自己携带的一支手枪交给了战友。战士们恳求:“宁愿一起牺牲,也不能丢下余班长!” 眼看敌人就要追上了,经余维新再三劝说,战士们只好含着眼泪往山上跑,这几个战士终于脱险,山上的游击队员听到报警枪声后也安全转移。
余维新被捕了,保安队把郑家村的群众一个个抓到闵家岭碉堡前,站成一排,要余维新说出哪个人为游击队做过事。对余维新来讲,郑家村的老老少少都熟悉,都为游击队做过事。因为余维新清楚地知道,在敌人搞移民并村、封山锁道,给游击队造成很大困难的岁月里,是他们,人迁居在山外,心却在山内,时刻惦记着被困在山上的游击队战士,一有机会就千方百计把军用、生活物资捎给游击队;是他们,利用进山耕田的机会,给游击队送饭、送盐、送药。
在敌人面前,余维新态度坚决地说:“不认识他们!”敌人从余维新口中未得到任何东西,就转向被捆绑的群众,问是否认识余维新,群众的回答也是“不认识!”敌人无可奈何,只得把群众放走。
后来,余维新被押解到高安县城,敌人用踏杆子、上雷公尖、灌辣椒汤等多种酷刑,逼他供出游击队的下落和支援过游击队的群众,得到的却只有怒骂和痛斥,敌人无计可施,把他杀害在凤凰池。
郑家村群众得知余维新被害的消息,无不痛哭流泪,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继续积极地支持红军游击队,打击敌人,使高奉边游击队在华林山区一直坚持到第二次国共合作,下山改编,开赴抗日前线。
(根据《高安党史资料》闵久生作品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