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位于江西西北部,宜春市西北角,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总面积1548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8.5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620公顷,森林面积1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4%,城区绿化率46.2%;总人口13.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9亿元,增长26.97%。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04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1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9.2%。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17.65%。其中,11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医药、化工、水晶、竹木建材等;农林牧鱼总产值8.88亿元,增长3.67%。其中,农业总产值2.22亿元,增长0.79%。林业总产值4.39亿元,增长4.07%。粮食总产量4.37万吨,主要农产品有茶叶2626吨,药材种植面积89公顷,瓜果种植面积156公顷,生猪出栏数6.3万头,山羊出栏数4.25万只,家禽出笼66.13万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767万元,社会零销商品销售总额6.55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5.4亿元,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增长42.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均实现“三年翻番”。全县在岗职工(在岗职工十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水平为28794万元,增长17.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4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5267.2元,增长12.4%。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27.69亿元,增长12.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38亿元,增长1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44万平方米。取得荣誉有:摘得了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县、2010~2012年度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县、全省第二批省级生态县、全省首批实现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全省2012年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全省“党建带妇建”工作先进县等。县妇联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永宁镇八亩村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妇女之家” ,带溪乡西村村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永宁镇花园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县农保局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项目经济推动力提升。全县引进内资项目34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实际进资7.7亿元,增长18.5%;其中引进外资1100万美元,增长19.6%,出口创汇1350万美元,增长135%;昆庆纺织等24个项目正式开工,嘉誉实业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23.2%。大力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新增耕地1225亩。大塅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全面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5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7家,铜鼓“春腾牌”有机白茶在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也是此届“国饮杯”江西绿茶获得的唯一一个特等奖项。大塅镇古桥村被评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面做响休闲旅游产业,汤里温泉、福润温泉和天柱峰景区开发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打造“‘3+1’休闲旅游后花园”和旅游目的地取得重大进展,旅游综合收入达2.52亿元,接待游客77.8万人次,分别增长47.5%和45.2 %。通过项目带动,产业驱动,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增长48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共实施城建项目64个,完成47个,总投资达34.8亿元。基本完成了“一河两岸”暨主题公园、县医院住院部大楼、温泉城防工程(含温泉湖)、皇庭国际大酒店、迎宾大道、文化艺术中心和汽车服务广场主体工程等项目;实施了迎宾桥、城南西路延伸线新建和大槽至江头、县城主街道路面水稳层改造等工程;启动了教育园区和铜鼓大桥异地兴建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百强示范镇工程”,启动了高速公路沿线6个乡镇、157栋房屋“穿衣戴帽”,35个新农村建设点“六改”完成率达100%。狠抓公路沿线造林绿化,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8.2万亩;开展林政秩序整顿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林区秩序逐步好转。民生社会凝聚力增强。用于民生工程方面的资金达7.1亿元,全面完成了78项民生工程指标。发放个人创业贷款5680万元,直接扶持了536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创业,为379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了就业岗位,“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全年共征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6440万元,并实现了按时足额支付;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000余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25套、棚户区改造9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80套,新建移民安置点18个。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共有3250人享受城市低保、7352人享受农村低保。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7750人,参合农民达9.5万人,参合率达98.6%。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00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54000人。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808.98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免费教科书资金162.67万元,发放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02人(次)计资金201.03万元。高考一本上线63人、二本上线184人;一本上线率比2011年增长12.5个百分点。成功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个,申请专利19项,授权13项。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等文化下乡活动,举办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顺利推进新修县志编撰工作。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新建232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全面启动百年县庆活动,庆典活动前期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县乡村三级书记大接访”和“三同四民”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充分发挥“县长热线”作用,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基本得到妥善处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2011年9月,根据“中国长寿之乡”考核评审标准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情况, 2009~2011年连续3年百岁以上老人分别占当年总人口数的7.2/10万、7.3/10万、9.4/10万,百岁老年人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全县80岁以上老人有2013人,占总人口的1.46%,人均预期寿命达74.53岁,正式开展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工作。2012年4月,铜鼓县人民政府、宜春市人民政府先后分别向中国老年学学会申请:要求授予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国长寿之乡”的请示和意见。同年8月19~21日,经中国老年学学会7位专家莅临铜鼓实地考察,一致认为铜鼓县符合“中国长寿之乡”的15项指标,全票通过《评审意见》。9月,经中国老年学学会批准,铜鼓县荣获 “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并于10月25日在南昌正式授牌,铜鼓县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
【荣获“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称号】 12月28日,“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江西铜鼓”授牌仪式在铜鼓县举行,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铜鼓县“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牌匾,铜鼓县成为全国15个“中国野生植物之乡”之一,江西首个“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铜鼓县南方红豆杉分布总面积达58万亩、野生红豆杉80多万株,其中年龄100年以上的有2479株,500年以上的有26株,1000年以上的有8株;胸径80CM以上的红豆杉有26株,其中胸径100CM以上的有8株。本县引进,江西荣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00万元,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1500亩,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公司生产的“紫杉茗”茶在上海世博会上作为江西首批农产品参展,并被评为江西优质产品。
【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铜鼓县于2009年启动“法治铜鼓”创建工作,成立法治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创建“法治铜鼓”实施方案。铜鼓县积极探索预防、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排查矛盾纠纷7566件,调处成功率达99%。为提高干部法律意识,县委组织部与普法办联合举办“星期六课堂”,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月一次的法制宣讲辅导,组织讲师团成员不定期参加乡镇开展的“周一大课堂”、“周二讲坛”等活动。铜鼓县将法治县创建工作与“五五”、“六五”普法,“法律六进”等活动相结合,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为拓宽法律宣传阵地建设,组建“三团两队”,即普法讲师团、法律服务团、律师顾问团和法律志愿者队伍、法治文艺宣传队伍,使普法工作从城市拓宽至农村,在全县开展普法“八个一”活动:“一台”即铜鼓电视台开设《身边说法》栏目、“一网”即铜鼓县普法网、“一报”即今日铜鼓报开设专题专栏、“一团”即普法讲师团进村宣讲、“一室”即村级法律图书室、“一队”即法制宣传文艺队、“一屏”即户外电子显示屏、“一书”即普法千字文,切实把普法教育建成“为民所想、为民所学、为民所用”的利民、惠民、安民工程。同时还积极探索和推广以村为单位的“综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的创安模式,把法治创建的触角延伸到村组。在全县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永宁镇坪田村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高桥乡花山村、棋坪镇丰坦村获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12年,铜鼓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
(王现国 刘书琴)
【主要领导人】
县委书记 胡国瑞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上旺
县 长 鲁旭东
县政协主席 李 鸣